黎予却不依不饶,拉着她和行李箱就往宿舍楼里走:
“不管!反正接下来几天,必须给你补回来!”她兴奋地开始规划,“先跟我回宿舍,你休息一下,我收拾收拾,晚上带你去吃那家你上次说想吃的本帮菜!然后我们去看外滩夜景!明天我们去……”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安排,整个人像一只被上了发条的快乐小鸟。耿星语任由她拉着,安静地听着,看着黎予因为她的到来而光芒四射的侧脸,一种巨大而安稳的幸福感,如同温润的水流,将她缓缓包裹。
一种巨大而安稳的幸福感,如同温润的水流,将她缓缓包裹。那些挑灯夜战的艰辛,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那些独自承受的压力,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归处,变得值得。
她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见一个人。
她是来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重逢,是来验收自己穿越风雨后的成长,也是来亲手触碰,她们共同描绘的那个、闪闪发光的未来的边缘。
高考结束了。
一段新的旅程,正在她们紧握的双手中,悄然开始。而这一次,她们将离得更近,或许,再也不必分离。
接下来的几天,黎予化身最热情也最蹩脚的“地陪导游”,拉着耿星语的手,足迹遍布了沪城的角角落落,更将她自己的生活,毫无保留地铺陈在耿星语面前。
她们首先逛遍了黎予的大学校园。黎予指着每一栋有故事的教学楼、每一个她常去的角落,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耿星语安静地跟着,听着,看着。
她走过黎予每天奔跑着上课的石板路,坐过她熬夜画图的图书馆座位,这一切不再仅仅是视频里模糊的背景,而是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充满了黎予生活气息的真实场景。
在一个黎予常去的、满是艺术生和创意人士的开放式园区里,她们坐在一家咖啡馆的室外座位上。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遮阳伞,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黎予咬着吸管,喝了一大口冰美式,然后看向对面安静望着街景的耿星语,眼神温柔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
“星语,”她轻声开口,打破了舒适的沉默,“高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你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特别是,关于复读这一年,你是怎么想的?”她的语气里没有担忧,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仿佛在问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计划。
耿星语收回望向街头的目光,转过头来看向黎予。她的眼神很平静,没有预想中的迷茫或沉重,反而带着一种清晰的、蓄势待发的笃定。
“这一年,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了。”她开口,声音平稳,像在陈述一个深思熟虑的方案,“我需要一个更系统、更高效的规划。”
她伸出手指,轻轻在沾了水汽的玻璃杯壁上划着,仿佛在勾勒未来的蓝图:
她抬起眼,目光锐利,“我联系了一位国美毕业的老师,他的工作室在杭城,专门针对顶尖院校的书法专业进行集训。七月初就开始,封闭式管理,强度会很大,但方向更精准。我已经把之前的部分作品集发给他看了,他给了些修改意见,觉得很有潜力。”
她的语气里带着对专业提升的明确渴望。
黎予认真听着,用力点头:“杭城好!离我也很近,需要我帮你看看那边的租房信息吗?”
耿星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用,画室有统一的宿舍安排,虽然条件简单,但能省下很多通勤时间,也更能专注。”
“然后是文化课。”她继续道,条理清晰,“我分析了过去几年的试卷和我的薄弱环节,文科综合问题不大,主要是数学。我不能再自己闷头学了。我打算在杭城找一个靠谱的、有针对性的小班或者一对一的老师,主攻数学,其他科目自己复习,保持手感。时间上,会和画室课程错开,周末和晚上主攻文化课。”
“还有经济来源。”说到这里,她看向黎予,眼神坦诚而坚定,“我爸那边,我不抱希望了。之前线上那些收入,支撑基础生活和部分画材没问题,但集训和补习的费用不低。所以我打算,”她深吸一口气,“除了继续接一些设计单子,我还联系了杭城一家挺有名的少儿书法培训机构,他们看了我的作品和简历,同意让我在周末去兼职代课,教小朋友基础书法。一方面能补贴开销,另一方面,教学相长,也能帮我巩固最基础的东西。”
黎予听到这里,眼睛亮了起来,带着无比的赞赏:“这个想法太棒了!星语!你考虑得太周全了!”
耿星语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掌控感:“我不能把压力都给你,也不能坐吃山空。这是第三条,经济上开源节流,保持独立,状态上,通过教学反哺自身。”
“最后,”她的声音柔和下来,目光落在黎予脸上,“是和你。黎予,这一年肯定会很忙,很累,见面时间可能不会像这个暑假这么多。但我答应你,我会定期跟你汇报进度,不会像以前那样遇到事就自己闷着。我会好好吃药,定期复查,把维持情绪稳定当成和专业课一样重要的事情来做。”
她伸出手,轻轻覆在黎予的手背上,“这是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保持沟通,保持情绪稳定,不让你担心。”
她说完,静静地看着黎予,仿佛在等待她的意见。
黎予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她没有说任何“我支持你”的空话,而是直接切入实际:
“杭城我熟,帮你留意一下靠谱的数学老师信息。还有,从沪城到杭城高铁就一会儿,你忙你的,我想你了就随时杀过去看你,给你送吃的,不影响你学习,就看看你,好不好?”
耿星语看着她那副“我已经决定了”的样子,心里软得一塌糊涂,终于露出了几天来最轻松的一个笑容:“好。”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关于复读的这一年,不再是笼罩在家庭阴霾下的沉重负担,而是在耿星语清晰的规划与黎予坚实的支持下,变成了一条虽然艰苦却目标明确、步步为营的进阶之路。
她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已经准备好,共同面对接下来三百多个日夜的挑战,只为抵达那个她们共同选择的、名为“国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