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微微颔首:“讲。”
朱承志缓缓展开奏章,语调铿锵有力:“陛下登基以来,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百姓称颂。然朝堂之上,仍有诸多弊端未除。臣以为,欲使新政稳固,必先改革兵制,削弱勋贵权柄,广开仕途,选拔贤才,方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变色。
兵部尚书王文远当即出列,怒斥道:“朱大人此言差矣!兵权乃国家根本,岂可轻改?况且,勋贵子弟世代忠良,何来削权之说?”
朱承志冷笑:“王大人莫非忘了,当年靖难之役,多少勋贵倒戈相向,致使江山动荡?若再不改革,终将酿成大祸。”
王文远脸色铁青,正欲反驳,却见朱祁镇抬手示意他安静。
朱祁镇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朱卿所言,确有道理。朕亦知勋贵之中,不乏贪婪腐败之徒。但此事牵涉甚广,需慎重考虑。”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悄然走入殿中,在朱祁镇耳边低语几句。
朱祁镇神色微变,随即道:“今日朝议至此为止,诸位退下吧。”
众臣不敢多问,纷纷告退。
待众人离去,朱祁镇看向朱承志,语气低沉:“朱卿,朕想单独与你谈谈。”
朱承志躬身应诺。
待殿中只剩两人,朱祁镇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良久才道:“朱卿可知,朕为何迟迟不愿动手改革兵制?”
朱承志上前一步,恭敬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朱祁镇转过身,目光复杂:“因为朕知道,有人一直在盯着这件事。他们希望朕做出改变,然后……借机发难。”
朱承志心头一震:“陛下指的是……那位‘萧先生’?”
朱祁镇眼神一闪,没有否认:“他告诉朕,勋贵虽有弊病,但不可骤然废除,否则朝廷将陷入混乱。他说,只有等到时机成熟,才能逐步推进。”
朱承志沉声问道:“陛下可曾见过此人真容?”
朱祁镇摇头:“未曾。他只在深夜入宫,从不摘下面具。但他的建议,每每切中要害,令朕不得不信。”
朱承志心知,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他缓缓跪下,语气坚定:“陛下,臣斗胆直言。此人极可能是萧氏遗族,意图借新政之名,行颠覆之举。陛下若不早作决断,恐怕将来悔之晚矣。”
朱祁镇沉默良久,最终叹息一声:“朱卿,你说朕该如何做?”
朱承志抬头,目光如炬:“请陛下赐臣七日时间,查明此人真实身份,并将其一举拿下。”
朱祁镇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缓缓点头:“好。朕给你七日。”
七日后,朱承志果然不负所托,成功引出了那位“萧先生”。
他在宫外设下埋伏,待其现身之时,率人围剿。一番激战,终于将其擒获。
揭开面具的那一刻,朱承志终于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竟是昔日先帝身边的近臣,萧景明!
此人曾因反对新政,被贬出京,没想到竟蛰伏多年,重返权力中心。
面对质问,萧景明冷笑不止:“你们这些寒门之子,终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秩序。大明需要的是彻底的变革,而非仁政虚名。”
朱承志冷冷道:“你所谓的变革,不过是披着正义外衣的复仇罢了。”
最终,萧景明被押入诏狱,等待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