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草案上报后,市发改委内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表面平静下涌动着不安的暗流。
刘斌在最终方案上签字时,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他损失的不只是几个项目的预算份额,更是多年来无人敢挑战的权威。
这份权威,如今被唐逸硬生生撬开了一道裂缝。
散会后,刘斌回到办公室,重重地关上门。王洪亮和杨浩紧随其后,脸上都带着晦暗。
“妈的,这个唐逸,欺人太甚!”王洪亮忍不住啐了一口,“还有那个李哲,吃里扒外的东西!要不是他搞那份破报告,唐逸能抓着那么多把柄?”
刘斌坐在宽大的皮椅上,背对着他们,望着窗外。良久,他才阴冷地开口:“李哲……看来是留不得了。”
杨浩谨慎地说:“刘主任,李哲就是个认死理的书呆子,动他会不会打草惊蛇?唐逸正愁没借口进一步插手我们这边的事务。”
“打草惊蛇?”刘斌缓缓转过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却像淬了冰。
“现在蛇已经被惊了。不把这只伸进来的手剁掉,下次他就能把整个盘子端走。李哲不是喜欢数据吗?不是坚持原则吗?好啊,我就看看,在现实面前,他的原则能有多硬。”
几天后,资金管理处气氛诡异。
赵立突然召开处务会,宣布了一项“优化工作流程”的决定:
将对近三年的全部资金拨付台账进行一轮彻底的“内部自查复核”,由李哲具体负责,限期两周完成,要求“逐笔核对,确保零差错”。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三年的资金流水浩如烟海,且涉及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当时的经办人可能都已调离,两周内完成全面复核,还要零差错,明显是刻意刁难。
更重要的是,自查复核本身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做得深了,难免会触及一些不愿被触及的旧账;做得浅了,就是失职。
赵立拍着李哲的肩膀,皮笑肉不笑地说:“小李啊,你是处里的业务骨干,能力有目共睹。”
“这次自查是唐主任特别强调要加强内控的背景下提出的,意义重大,刘主任也很关注。你可要顶住压力,拿出专业水平,给领导一个放心的交代。”
李哲推了推眼镜,没有看赵立,只是盯着眼前的本子,应了一声:“嗯,任务我接了。但数据量太大,两周时间不够,需要增派人手。”
“处里现在人手紧张,大家都有一摊子事。你先克服一下,实在不行,加班加点嘛。年轻人,多锻炼是好事。”赵立轻飘飘地把话挡了回去。
消息很快传到唐逸耳朵里。许蒙生有些焦急:“主任,刘斌他们这是明摆着要给李哲下套。”
“要么用高强度工作压垮他,要么逼他在自查中查出问题,然后被他们捂盖子、反过来追究他‘以前为什么没发现’的责任,或者干脆在复核报告上做文章。”
唐逸站在办公桌前,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当然明白这是刘斌的反击,目标直指他刚刚发掘的“支点”。
“李哲什么反应?”
“听说接了任务,没说什么,已经在开始整理数据了,昨晚熬到很晚。”许蒙生答道。
“让他查。”唐逸沉吟片刻,“就让他按照他的理去查。你私下跟李哲透个风,就说我说的,放手去做,实事求是。”
“遇到任何阻力,或者发现任何异常,直接向你汇报。注意工作方法,保留好过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