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连连点头:“一定一定,请唐主任放心,我们处一定全力支持。”
离开资金管理处,唐逸问许蒙生:“那个李哲,你了解吗?”
许蒙生略一思索:“有点印象。听说业务能力很强,特别是对数字和流程极其敏感。”
“但性格有点……有点轴,不太会来事,所以一直没提拔起来。好像因为坚持原则,还得罪过赵立。”
唐逸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找个机会,了解一下他具体做过哪些工作,尤其是有没有发现过什么问题。”
机会很快来了。
几天后,唐逸让许蒙生以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的名义,调阅近两年部分项目的资金拨付明细和台账记录。
许蒙生刻意绕开赵立,直接找上了李哲。
李哲起初有些戒备,但听说是主任要求、为了加强监管,便提供了大量数据。
许蒙生发现,李哲提供的表格不仅数据详实,还在一些项目旁边用红色小字做了备注。
“这些备注,为什么在正式报告里看不到?”
许蒙生指着一条关于“鼎盛建工”某项目的备注问。
李哲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报过,赵处长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不影响大局,让不用体现,处理好就行。”
“怎么处理的?”
“大多不了了之。有些催急了,补个说明也就过了。”
许蒙生将情况汇报给唐逸。
唐逸意识到,这个李哲可能是一个被埋没的宝藏,他掌握的这些“细枝末节”,或许就是撬动刘斌体系的支点。
他决定再给李哲加一点担子。
在一次小范围的工作布置会上,唐逸提出:“今年的预算编制,要增加一个前置环节,对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
“找出资金沉淀、拨付滞后、效益低下等重点问题领域,作为今年预算安排的参考。”
“这项工作需要懂业务、懂数据的人来做。资金管理处的李哲同志好像擅长这个,可以让他牵头弄个初步分析出来。”
刘斌在一旁听着,眉头微皱。让资金管理处的人,尤其是那个不听话的李哲,去分析预算执行问题,这等于是在审查他过去的工作。
他刚想开口反对,唐逸又补充道:“这只是内部参考,不对外,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科学决策。刘主任觉得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斌不好直接反对,只能淡淡地说:
“唐主任想得周到。不过李哲同志级别较低,恐怕难以统筹这类数据。让赵立同志负责吧。”
“具体工作总要人做嘛,让李哲先试着弄弄,赵立同志把关就行。”唐逸一锤定音。
任务下达到资金管理处,赵立憋着一肚子火,却无法违抗。
他把李哲叫到办公室,不阴不阳地交代了任务,最后叮嘱:
“分析要客观,但也要注意影响,有些事没必要深究,把握分寸。”
李哲只是嗯了一声,接过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泡在了数据里,调动了自己这些年积累的所有记录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