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桐川县、关于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项目申请,技术评估和市场调研都算扎实,却被以“与本市主导产业方向不符”为由否决。
而同期另一个类似项目,因为投资方有鼎盛建工的背景,却迅速获批;
还有一个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项目,专家组评审意见争议很大,但王洪亮力主推进,最终获批了大量扶持资金,项目却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暂时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但指向性越来越清晰。
这天下午,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青年干部交流会如期举行。
唐逸准时到场,发现林浅夏已经到了,正和几个同样年轻的干部交谈着。她看到唐逸,笑着招手示意。
会议内容多是鼓励和务虚,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非正式社交场合。茶歇期间,林浅夏端着咖啡杯凑到唐逸身边。
“怎么样,唐大主任?水深火热吧?”她眨眨眼,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但眼神里有关切。
唐逸笑了笑,略带一丝无奈:“还好,还在适应水温。”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林浅夏压低声音。
“刘斌那老狐狸没那么容易对付。我们这边最近也接到过两封关于发改委项目审批的匿名反映信,可惜内容太模糊,线索不清,按程序转了信访室。”
唐逸心中一动,面色不变:“哦?反映哪方面的?”
“具体就不方便多说了,有纪律。”林浅夏摇摇头,随即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不过,既然有风吹草动,说明也不是铁板一块。你初来乍到,根基不稳,凡事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有时候,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角色,关键时候也能绊人一跤。”
她这话像是随口提醒,又像是暗示什么。唐逸点点头:“谢谢提醒,我会注意。”
“谢什么。”林浅夏笑起来。
“对了,周末有个小范围聚会,都是几个系统里谈得来的朋友,没什么领导,放松一下。你来不来?也算给你接风洗尘了。”
唐逸略一思索,觉得这是个拓展人脉、了解信息的好机会,便答应下来:“好,一定到。”
散会后,唐逸回到办公室,仔细琢磨着林浅夏的话。
他拿起内线电话,叫来了许蒙生。
“蒙生,除了项目,再帮我留意两个人。一个是基础产业科的王洪亮,另一个是投资科的杨浩。”
“重点观察他们和科室里其他同志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受待见、可能受过排挤、或者看起来比较边缘的科员。”唐逸吩咐道。
许蒙生立刻领会:“您是想从内部寻找可能的分化点?”
“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找到对刘斌体系不满的人,哪怕只是一个,也可能是我们了解内情的窗口。”
唐逸说道,“接触要非常谨慎,观察为主,没有十足把握,绝不轻易表态。”
“明白。”许蒙生领命而去。
又过了两天,一份关于调整部分市级重点项目资金安排的通知送呈唐逸阅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