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社会资本先行投入作为基础和示范,上面审批的通过率可能会提高很多。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符合政策导向。”
阮晴仔细翻阅着方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唐逸没有在挫折中消沉,而是更积极地寻找在规则内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路是对的。”阮晴肯定道,“但操作起来很复杂,需要专业的设计和强有力的推动。省里的资金,不是那么容易申请的。”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去试试。”唐逸态度坚决。
“好。”阮晴下了决心,“县里这边,我来协调,尽快以政府名义重新打报告,支持你们采用PPP模式,并积极申请上级资金。”
“你主要负责和省里对口部门沟通,争取支持。记住,方案要做得扎实,数据要详实,优势要突出。”
带着新的方案和县里的支持文件,唐逸和小陈再次开始了奔波。这一次,目标直指省城。
跑部门、递报告、找专家论证、修改方案…过程同样繁琐,甚至更考验耐心和智慧。但这一次,方向更明确,方案也更规范。
事情似乎真的出现了转机。
省农业厅一位分管处长对云窠乡的茶叶产业和自主修路的努力表示了兴趣,仔细听取了唐逸的汇报,收下了材料。
然而,就在唐逸觉得曙光在前时,一个电话让他再次心头一紧。电话是沈薇打来的。
“唐书记,听说你在省里跑资金?”沈薇的消息总是灵通。
“是的,沈总。为修路的事。”
“我听到点风声。”沈薇语气略显凝重,“你们是不是在争取农业厅的那笔专项扶持资金?”
“对,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沈薇压低声音。
“杜副书记提前打过招呼了。虽然他不直接分管农业厅,但以他的位置,私下递句话,足够让很多人采取‘审慎态度’了。你们那个项目,现在可能已经被标记为‘暂缓讨论’了。”
又是杜维方!他的手伸得太长了。
唐逸感到一股寒意。官大一级压死人,杜维方甚至不需要亲自出面,就能轻易掐断他们的希望。
“谢谢沈总告知。”唐逸努力保持平静。
“别急着谢我。”沈薇话锋一转,“我倒是有个未必成熟的想法。明天晚上有个私人饭局,来的可能有能说上话的人。你敢不敢来碰碰运气?当然,风险自负。”
唐逸只沉默了一秒:“时间,地点。”
暮色渐浓,省城一家门脸并不起眼但内里别有洞天的私房菜馆内,雅致的包间里气氛却有些微妙。
沈薇做东,主客是那位退休的省农业经济专家吴老,作陪的还有两位学者模样的中年人,以及一位省农业厅的处长,姓钱。
唐逸作为沈薇口中“带来听听基层新鲜事”的年轻干部,被安排在末座。
他穿着熨烫平整但略显陈旧的衬衫,与周围略显闲适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