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的“成功”开局像一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子,在云窠乡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杨老五等人拿到现钱后,腰板挺直了,说话也硬气了,逢人便夸李乡长路子广、办事牢靠,比那个只会搞花架子的唐书记强多了。
“看到没?这才是真本事!网上喊破嗓子,不如李乡长一张条子!”杨老五捏着几张红票子,在村口小卖部门口唾沫横飞。
眼见为实。那些原本还在观望,对唐逸的直播计划将信将疑,或者因库存压力而焦灼的茶农,心思活络起来。
李德全宿舍兼临时办公室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他摆出一副为难又仗义的样子,对上门求助的茶农叹气道:
“乡亲们的难处,我懂。我尽量去跟渠道商争取,但人家也有成本核算,价格嘛…可能没法像最开始那么理想,但肯定比烂在家里强,而且现钱结账!”
急于套现的茶农们哪还顾得上细想,纷纷签了简单的协议,按了手印,将家里精心炒制的干茶交给了李德全。
李德全志得意满,一边催促林岳派来的货车加紧运输,一边将收茶的价格悄然往下压了几分。
他对茶农的解释是:“运输成本高,对方压价,大家体谅一下,薄利多销嘛!”
茶叶一车车地运出云窠乡。为了尽量减少颠簸和潮湿天气的影响,李德全不得不听从林岳那边“指导”。
额外花钱购买防潮包装和填充物,甚至临时雇人连夜加固包装,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压低的收购价上。
村民们拿到手的钱,比预期中又少了一截。喜悦渐渐被疑虑和些许不满取代,但货已交出,钱已到手,只能暗自嘀咕。
然而,品质的滑坡并非包装和小心运输就能完全弥补。
山路颠簸,天气潮湿,加之李德全收茶心切,对茶叶的干度、品质把关远不如唐逸团队严格,“云深野枞”的差评如潮水般涌来,再也无法用刷好评的方式掩盖。
“退货!这什么破茶,一股霉味!”
“图片和实物不符,欺诈!”
“客服是死人吗?消息永远不回!”
林岳的电话从催促变成了咆哮,最后成了冰冷的威胁:
“李德全,你看看你干的好事,我的店铺评分都快被你搞垮了,剩下的货款你想都别想,你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干净!以后别再来找我!”
李德全彻底慌了。他试图联系刷单公司,对方却表示差评太多太真实,已经刷不动了,除非加钱,而且效果不敢保证。
他再打给林岳,电话已经被拉黑。
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些卖了茶叶却没拿到全部尾款,或者听到风声感觉不对的茶农,联合起来找上了李德全的办公室。
杨老五冲在最前面,脸红脖子粗:“李乡长,尾款什么时候结?还有,为啥网上都说我们的茶是次品?是不是你以次充好了?”
“对,是不是你把我们好茶调包了?”
“退钱,不然我们去县里告你!”
李德全被围在中间,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地试图辩解:“乡亲们,冷静!听我说…是运输出了问题,是网上有人恶意差评…林总那边还没结算…”